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于是,阿里召开“遵义会议”,作出战略调整。同时,由时任COO的关明生主导大规模的撤站裁员。原来工号100以内的老员工被裁掉了一半。大裁员使阿里的运营成本立刻降了一半。但他们还没有找到盈利的办法。来自投资人的压力和外界质疑马云的声音不绝于耳。 就在阿里资金链即将断裂之时,又赶上了资本寒冬。阿里巴巴至此陷入自创业以来最危险的关头。然而,马云他再次发挥乐观坚强的性格(性格真的决定命运),鼓励团队说:“不管多苦多累,哪怕是半跪在地下也得跪在那儿。跪着过冬,就是你站不住了也得跪着,不要躺下,不要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阿里巴巴2001年的口号是“活着”。他们大胆投入100万做“延安整风运动”,对员工统一思想,灌输价值观。开展“抗日军政大学”,帮助大批技术和销售出身的干部提升团队管理能力。以“南泥湾开荒”培养销售人员的观念、方法和技巧。正是通过这次成功的文(xiao)化(nao)“运动”,帮助阿里巴巴由“游击队”变成“正规军”。 同时,阿里巴巴在这个关键时刻确定了盈利模式和主打产品,组建销售团队,开始了“中国供应商”的销售大战。当年12月,阿里巴巴终于突破了收支平衡线,盈利了数万美元。2002年,阿里巴巴的口号是“为赚一块钱而努力”。同时,他们也的确冲出了烧钱岁月,迈出了实现赢利的第一步。2003年,互联网的春天来临,很快阿里巴巴再次获得了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从B2B战略转型到C2C,并很快这一领域里称王。 马化腾:最痛苦的煎熬期 差点把QQ卖掉 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00至2001年是他最痛苦的煎熬期。腾讯在2000年4月融到第一笔钱后,资本寒冬就开始了。寒冬期间,投资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腾讯的两位股东盈科数码和IDG投完就有了退出计划。 盈科在2001年把股权卖给了南非传媒巨头MIH集团,IDG投完之后也一直忙着为腾讯找下家,并最终套现退出。因为没有预料到企鹅帝国日后的辉煌,决定早早退出,后来成为了IDG的三大痛之一。 不过要说最难受的,还是当事人马化腾。小马哥回忆说:“ 要说煎熬,我创业最煎熬的就是这段时间,我不喜欢这样的拖延。进入2001年,那时候纳斯达克已经快崩盘了。而IDG找过搜狐、新浪,他们对腾讯都没看得上眼。” 其实当时的情况是,腾讯拥有近亿级的用户量,却苦于没有收费渠道,才无法变现。但小马哥的苦恼很快就有人解决了。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然后与运营商八二分成。 腾讯心领神会,迅速开通收费会员业务,并推出了移动QQ业务。一时间,腾讯开启了和当初注册用户时一样疯狂的赚钱速度。2001年7月,腾讯达到了收支平衡,年底实现了1022万人民币的净利润。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小马哥获得了更稳定的资本支持。 刘强东:寒冬让他一月白头 额前白发至今未黑 前段时间,京东因为进了“世界500强”和刘强东参加央视财经《对话》频道的惊人之语而再火一把。如今无限风光的京东,却曾差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死掉。 2006年底,当时还是创业青年的刘强东得到与今日资本的合伙人徐新见面的机会。徐新发现刘强东虽出身草根却很有抱负,而且为人诚信,是匹“千里马”。于是主动从刘要求的200万美元追加到1000万,还为刘强东推荐了不少人才。依靠今日资本的这笔投资,京东的品类迅速延伸到数码相机、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京东成长得快,钱也烧得快,一千万美金融资很快花完。到2008年10月想再融资时,赶上了金融危机。徐新回忆说,刘强东和助理半年见了40多个VC,所有人都说不,没人敢掏钱给一个不知何时能盈利的企业。京东的估值也一降再降,从2亿美元降到8000万美元。而此时京东如果再拿不到钱,只能去借年利息20%的过桥贷款,近乎去借高利贷。 (责任编辑:admin) |